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设置 >> 内设机构 >> 研究室 >> 正文

水产养殖与遗传育种研究室

撰写时间:2018-05-23 [来源:南海水产研究所 ]

字号:
打印

水产养殖与遗传育种研究室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海水养殖、海水经济动植物繁育与遗传育种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的核心平台之一,目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水产养殖生态与模式、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鱼类繁育与生物学、海洋生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现有科技人员27人,其中具高级职称者12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学科首席科学家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1名,与多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

1. 科研亮点

近年来,该研究室承担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际合作等重大项目以及农业部、广东省科研项目等。系统开展了浅海及低盐滩涂池塘养殖生态和健康养殖模式研究,以生态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评估了广东沿海典型海湾的养殖资源承载力,为浅海养殖结构优化和生态调控奠定了基础;构建了南海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建立了种质资源经济性状和遗传结构评价技术体系;系统开展了斑节对虾卵巢发育和花鲈等海水鱼类免疫调控基因的挖掘与解析工作,攻克了斑节对虾全人工繁殖技术的世界性难题,培育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南海1号”、“南海2号”等多个斑节对虾新品系;建立了卵形鲳鲹营养需求的理论参数和养殖鱼虾抗应激植物提取的筛选平台;初步建立了海水鱼类和亚热带经济贝、藻类人工繁育理论体系,为海水动植物资源的增殖保护和渔业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2. 重点任务

坚持《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确立的指导思想,加强对水产养殖环境效应与生态系统动力学建模、养殖容量及可持续性评价研究,开发不同养殖模式下鱼虾的新型高效环保饲料,研发环境友好的近岸与离岸健康养殖及高效产出模式,以及基于生态系统的养殖管理技术及其数字化平台。利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对大宗水产经济动物的生长、繁育、抗逆等优良性状进行解析,并对其分子机理及重要经济性状的形成、调控机理进行研究。构建南海海洋生物标本资源库、基因资源库和数字化信息数据库;开展名优新品种的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研究,对卵形鲳鲹、四指马鲅、黄唇鱼等海水鱼品种的性腺发育机理、性别分化、性腺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及繁育生物学开展相关研究,以及国外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养和繁育研究,逐步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海水动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体系。

研究室负责人:

主 任:张殿昌 研究员,办公电话:020-89108316,邮箱:zhangdch@scsfri.ac.cn

副主任:朱长波 副研究员,办公电话: 020-89023581,邮箱:changbo@scsfri.ac.cn

斑节对虾新品种                   黄唇鱼救护

                  虾稻养殖模式                                     卵形鲳鲹繁育

      海藻场构建                             流沙湾建模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