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正文

南海所对外来物种沙筛贝入侵背景下微生物群落组装过程及模式的研究取得新进展

撰写时间:2023-02-07 [来源:南海水产研究所 ]

字号:
打印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在外来物种沙筛贝入侵背景下微生物群落的组装过程及模式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不仅明确了外来物种沙筛贝入侵对珠江口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功能及聚集过程的响应特征,还阐明了沙筛贝是如何调控微生物多样性及其驱动机制,从而为实现阻止外来物种入侵、保护本地物种定殖的生态目标提供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以“Community assembly patterns and processes of microbiome responses to habitats and Mytilopsis sallei invasion in the tidal zones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为题发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郭禹博士为第一作者,秦传新博士为通讯作者。

河口具有强烈的陆海相互作用,在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河口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性依赖于微生物生态过程的稳定。近年来,河口海域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生态系统变化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相比入侵对大型生物的影响研究,目前对于外来物种入侵对周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还知之较少。南海所团队基于珠江口入海口三个特征区域(东部、中部和西部)的附着生物和水,研究了具有不同流域特性的区域内外来物种入侵对微生物群落(细菌、真菌和原生生物)组成、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的响应,并利用中性模型和零模型研究了微生物群落的聚集过程及驱动因素。

研究发现:珠江口区细菌群落丰度远高于原生生物和真菌群落,空间格局明显。中性和零模型的研究结果揭示了三种微生物群落的组装过程以随机过程为主。在随机过程中,undominated processes是细菌(64.03%)、真菌(62.45%)和原生生物(59.29%)群落组装的最关键过程。同时,环境变量、地理位置和生物因素与细菌、原生生物和真菌群落的组成和聚集有关。在环境变量中,溶解氧和盐度是共同影响三种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预测因子,地理位置是影响三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第二个预测因子,对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网络结构的影响更为显著。但生物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弱于空间因子,仅对细菌和原生生物有影响。入侵物种沙筛贝只对原生生物群落的聚集过程产生影响。珠江口区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受到随机过程、环境变量、地理位置和沙筛贝入侵的影响。

该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YFD0900905)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2.159675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